赵氏家族的崛起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,这个家族在晋国政坛上很早就崭露头角。特别是在赵盾执掌大权时期配资操盘股票,赵氏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,甚至出现了政在大夫的局面。当时晋灵公试图与赵盾争夺权力,结果不仅失败还惨遭杀害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即便背负着弑君的嫌疑,赵盾在晋成公即位后依然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。这个时期的赵氏,毫无疑问是晋国实力最为雄厚的大夫家族。
然而好景不长,公元前583年爆发的下宫之难给赵氏带来了灭顶之灾。在这场灾难中,赵氏大宗几乎被屠戮殆尽,世代积累的封地也被全部剥夺。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,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清零。但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,后来的赵氏不仅奇迹般地复活,更成为三家分晋的主角之一,最终从大夫之列跻身诸侯之位。那么,赵氏是如何完成这个从零开始到封侯建国的惊人逆袭的呢?
展开剩余80%在赵氏被灭十五年后,转机出现了。当时晋国重臣韩厥向晋景公详细陈述了赵衰、赵盾对晋国的卓越贡献。他特别强调:如果连这样对国家有大功之人的后代都不能继承爵位,那今后还有谁愿意为国效力呢?这番言辞打动了晋景公,于是他决定让赵武继承赵氏家业,并归还了赵氏原有的封地。就这样,赵氏家族得以重生。
赵氏的复兴看似是祖上余荫的庇佑,但实际上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。首先,赵氏与韩氏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恩情。韩氏本是晋国公族,但因在权力斗争中站错队而长期衰落。韩厥正是在赵衰的抚养下长大成人,他后来的崛起也离不开赵衰、赵盾的提携。这种恩情使赵韩两家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。其次,韩厥自身实力有限,急需赵氏作为盟友来增强在权力斗争中的筹码。再者,晋景公恢复赵氏也是出于权力平衡的考虑。当时晋国朝政被栾氏和三郤把持,恢复实力大减的赵氏正好可以牵制这些公族势力。
赵氏虽然得以复兴,但下宫之难造成的创伤仍未痊愈,实力远不如前。为此,年轻的赵武采取了极为低调的发展策略。他广结善缘:恭敬侍奉晋公、尊重权臣栾书、师从士燮、亲近韩厥、礼敬二荀,处处小心不得罪三郤。在加冠成年后,赵武更是以晚辈之礼一一拜访了栾武子、中行宣子、范文子、智武子以及三郤等权贵。要知道,栾氏和郤氏正是当年灭赵的元凶,而赵武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,能如此隐忍实属不易。这种策略让赵氏避开了权力斗争的风暴中心,为日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。
晋悼公时期,晋国迎来了霸业的复兴。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,赵武的崛起既靠个人才能,也离不开运气的眷顾和韩氏的鼎力相助。首先是吕相的英年早逝,让赵武意外获得了跻身卿士之列的机会。后来在晋国高层重组时,韩起主动让贤,推荐赵武担任上军将,使他连升四级。在军事才能并不突出的情况下,赵武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,在和平时期大放异彩。他促成了秦晋和好,主持了著名的弭兵之会,为中原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。
赵武的努力使赵氏重获显赫地位,但真正的实力积累还要靠后续的发展。赵简子时期,赵氏调整战略,避开竞争激烈的河汾地区,转而向北方的戎狄地区扩张。同时大力经营战略要地晋阳,将其建设成为坚固的根据地。在经济政策上,赵氏推行比其他家族更优惠的大亩制,减轻民众负担,赢得广泛支持。在人才选拔上,赵氏打破常规,建立以才能和功绩为依据的用人制度,使家族实力迅速增长。
在晋国后期的权力角逐中,赵氏展现出独特的担当精神。在六卿之乱中,赵氏先是战略撤退至晋阳,随后通过外交手段联合知氏、魏氏、韩氏,最终扭转局势。在决定性的铁之战中,赵襄子推行类似后世军功爵的激励制度,激发军队斗志,大败郑军。此后赵氏兼并代国,实现了北进战略的重大突破。
然而实力迅速膨胀的智氏成为赵氏最大的威胁。智伯先是通过军事扩张对赵氏形成包围之势,又通过服从性测试向韩魏索地,最后向赵氏发难。面对智伯、魏、韩的联军围攻,赵氏凭借晋阳坚固的城防和民众的全力支持死守城池。在危急关头,谋士张孟谈成功说服韩、魏倒戈,最终三家合力消灭智氏,奠定了三家分晋的格局。
赵氏能够完成从灭族到建国的惊人逆袭,关键在于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政策。惠民的土地制度赢得民心,晋阳之战中民众的誓死相随就是明证;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聚集了大批杰出人才,如董安于、阳虎、张孟谈等,他们在关键时刻为赵氏的发展做出了决定性贡献。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,才造就了赵氏这个春秋战国之际最成功的逆袭典范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