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来源:中国环境网)配资操盘股票
转自:中国环境网
记者近日从“十四五”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重庆通过优化保护空间格局、深化调查观测、强化濒危物种拯救等举措,为生物多样性存续筑牢“安全网”。目前,已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.92万平方公里,建成218个自然保护地,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达800余种、野生维管植物超6000种,林麝、崖柏等珍稀物种实现种群恢复性增长,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。
“守护生物多样性,首先要守住它们的家园。”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明向记者表示,重庆市将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作为核心任务,通过科学统筹,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.92万平方公里,覆盖全市重要生态区域与珍稀物种栖息地;同时建成218个自然保护地,形成“红线管控+保护地支撑”的空间保护体系,为黑叶猴、崖柏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稳定栖息环境。
为确保保护区域“划得实、守得住”,重庆市还引入科技手段强化监管:运用卫星遥感监测、无人机巡查等技术,对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开展常态化监管,实时掌握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,及时排查破坏栖息地、非法捕猎等风险,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“科技防线”。
要做好保护,必先摸清“家底”。重庆市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工作,先后完成黑叶猴、林麝等重点陆生珍稀动物资源调查,以及中华秋沙鸭、青头潜鸭等越冬水鸟动态监测,精准掌握关键物种的分布范围、种群数量及生存状况;同时完成17个区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,系统梳理区域内动植物资源构成与生态系统特征。
展开剩余46%调查结果显示,重庆市生物资源禀赋丰富:目前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(一级14种),包括黑叶猴、林麝、青头潜鸭等旗舰物种;野生维管植物6000余种,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(一级8种),崖柏、银杉等濒危植物在渝均有稳定分布。
在此基础上,重庆市还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,在阴条岭、武陵山、金佛山、华蓥山等生态关键区域布设4个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,同步设置46个固定观测点,基本覆盖森林、湿地、河流等重要生态系统,实现对重点物种、生态环境的长期动态监测,为后续保护策略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。
针对珍稀濒危物种,重庆市实施“就地保护+人工繁育+野外回归”三位一体保护策略,推动多个曾受威胁的物种实现种群复兴。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,长江重庆段水清岸绿的生态环境为鱼类生存创造有利条件,胭脂鱼、岩原鲤等珍稀鱼类规模化繁育水平稳居全国前列,成为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的生动注脚。
陆生珍稀物种的生存状况同样迎来“逆袭”:曾因栖息地碎片化而受威胁的林麝,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,分布区县从原来的9个增加到18个,种群数量稳步提升;曾被认为濒临灭绝的崖柏,更是成功告别“孤本时代”——通过人工繁育与野外回归,75万株崖柏幼苗重新扎根山野,另有300万株人工繁育幼苗在全国12个省份成功定植配资操盘股票,实现从“灭绝边缘”到“种群复兴”的跨越。
发布于:北京市辉煌优配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